王永志開創中國載人航天工程 他還研發了2款火箭 6款導彈

編輯︰許可

  2024年6月,中國航天失去一位「大神」,他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開創者,參與研發了神舟飛船、2個型號運載火箭,還有6款彈道導彈.....他是「發射場常勝將軍」王永志。

王永志珍惜機會 農家孩成學霸

王永志因朝鮮戰爭而決定投身中國航空事業,考入清華大學學習飛機設計,但留學蘇聯期間(小圖),他為了國家需要而轉科。(網上圖片)

  王永志1932年出生在遼寧昌圖縣貧農家庭,幾乎沒有讀書機會。幸好7歲那年,大哥瞞着家人把王永志帶到城裏小學報名,這改變了他的命運。

  讀書機會得來不易,王永志很珍惜,也很努力,成績年年第一,還考上了遼寧最好的高中。那時他曾立志做一個生物學家,改良物種,提高糧食產量。

  50年代初朝鮮戰爭爆發,戰火燃燒到中國東北邊境,王永志的學校離軍方機場不遠,看着志願軍戰機不時飛過,他知道自己此刻更希望投身航空事業。

  憑着學霸級的成績,王永志1952年考了上清華大學航空系飛機設計專業,此後又獲派到蘇聯深造。不過王永志在蘇聯期間換了「跑道」。

國家需要 王永志改學火箭導彈

王永志在蘇聯學習的導師,是著名火箭專家米申。圖為王永和和恩師後來在國際會議上重逢。(網上圖片)

  1957年,蘇聯成功發射第一枚洲際彈道導彈和第一顆人造衛星,此際中蘇達成協議,蘇聯同意為中國培養火箭導彈方面的人才。

  在如此背景下,王永志和另外7名原本學習飛機設計的學生,由中國大使館安排改學這個更加前沿的專業。

  「1957年是『火箭年』,這一年我成為『火箭人』。這一年是我人生重大轉折的一年。」王永志對專注多年的航空確有不捨,但服從國家的需要。後來中蘇關係破裂,他是唯一能留在該專業的中國學生。

  王永志學成回國後,馬投入中國第一代導彈的研製,他被分配到錢學森任院長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。早在學生時代,王永志就很崇拜這位科學巨人。

獨排眾議 王永志解決導彈難題

東風二號導彈是中國獨立自行研製的第一種彈道導彈;它後來成為中國第一款能搭載核彈頭導彈。圖為東風二號搭載核彈頭試驗。(網上圖片)

  惟王永志進入錢學森的「法眼」,還要到3年後的一件事;這件事至今為人津津樂道。

  1964年6月,中國在大漠試射自行研製的「東風二號」導彈。當時天氣炎熱,推進劑遇熱膨脹,致導彈無法注入足量推進劑。

  推進劑不足,導彈射程會縮短,如何是好?專家們想方設法把更多推進劑注入導彈,但第一次到發射場的王永志經詳細計算,提出了一個南轅北轍的建議——卸去600公斤推進劑。

  他的思路是推進劑雖然再減少,但導彈卻也更輕了,這反而能射得更遠。

  延伸閱讀:「嫦娥之父」歐陽自遠 打開中國的探月大門

逆向思維 王永志得錢學森賞識

錢學森(左)欣賞王永志(右)的才華,更推薦他擔任導彈總設計師。(網上圖片)

  王永志是現場的「小字號」,軍階又最低,大家對這建議不以為然。但他堅持觀點,鼓起勇氣越級向最高技術決策人錢學森陳述。

  錢學森思考了一下說:「有道理,我看行!」他把總設計師找來:「這個年輕人(王永志)的意見對,就按他說的辦。」

  「後來一共打了3發(導彈),都達到了預定射程。錢老對這件事印象很深。後來還向別人提起,說我『很會逆向思維』。」王永志晚年接受傳媒訪問時說。

  此後王永志漸成中國研發導彈的骨幹,1978年,中國研發第二代導彈,錢學森推薦他擔任總設計師。

王永志研發新火箭 提升發射能力

發射載人飛船的長征二F火箭被譽為「神箭」,它源自王永志參與研發的長征二號捆綁式火箭。圖為王永志在長征二F發射工位前留影。(網上圖片)

  1986年,王永志的目光轉向太空,出任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第六任院長;運載火箭和導彈用途不同,技術卻同出一源。

  王求志在這時期的「代表作」,是鼎鼎大名的「長征二號」捆綁式火箭(「長二捆」)。

  「長二捆」使中國發射衛星的能力從2.5噸大幅提升到9.2噸,標誌中國火箭技術登上新台階,並有了商業發射的競爭力。此後中國載人航天用的長征二號F火箭,亦是脫胎於「長二捆」。

  說到中國載人航天工程,王永志絕對是開創者之一。

  延伸閱讀:過元宵等吃紅燒肉 孫家棟「陰差陽錯」走上航天路

王永志任總師 制定「三步走」戰略

神舟是中國現役唯一載人飛船,它於1999年首次發射。圖為準備裝上運載火箭的神舟飛船。(網上圖片)

  上世紀70年代後期,時任火箭研究院總體部主任的他,已建議跟蹤研究世界載人航天的前沿,並在總體部下設了一個小組專門研究航天飛機。

  隨後的「863計劃」,王永志是載人航天領域七人專家組成員之一,負責研討發展藍圖。

  199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啟動,花甲之年的王永志成為首任總設計師不二人選。

  上世紀90年代是中國載人航天打基礎的最重要階段,從確立研發神舟飛船、太空實驗室、太空站的「三步走」戰略,到訓練太空人、打造火箭發射、空間應用等各個系統,都離不開王永志。

楊利偉返回地球 王永志激動落淚

楊利偉是第一個進入太空中國人,圖為楊利偉(右)和王永志(左)的合影。(網上圖片)

  在中國載人航天發展之初,王永志有極具指導意義的金句:「跟在別人後面把所有程序都走一遍,那樣我們就永遠落在後面。」中國載人航天有今日的成就,正是起步決定了後程。

  王永志擔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15年,在此期間中國發射了6艘神舟飛船,2003年的神舟五號首次載人飛行,載着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中國人楊利偉,圍繞地球飛行了14圈。

  神舟五號返回地球,楊利偉走出艙門向人們揮手,那一刻王永志忍不住落淚。

  「在我的一生中,這樣眼淚控制不住地往下流,是極少的。我最引以為豪的是,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完全是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完成的!」

圓中國人飛天夢 王永志是「常勝將軍」

王永志是中國第一批院士,2003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奬。圖永王永志出席國慶閱兵活動。(網上圖片)

  2007年,王永志離開航天第一線。王永志說,他一生幹了3件事,3件事幹了一生——研製導彈、送衛星上天、送中國人進入太空。

  傳媒統計了王永志的「業績」:他參加和主持研製的,有6個型號導彈、2個型號運載火箭,當然還有神舟飛船。他的研發無一失敗,被形容為「發射場常勝將軍」。

  2022年11月17日是王永志90大壽,中國太空站上的神舟十四號太空人為他送來「宇宙級」生日祝福,地面上全體工作人員也一起鼓掌歡呼。這難得的場景,足以顯示王永志在中國航天的地位。

  2024年6月11日,王永志病逝,享年92歲。 

王永志在中國航天界地位崇高。圖為他晚年接受央視節目採訪;右為王永志的夫人王丹陽;她早年亦從事航天相關工作。(網上圖片)

李振聲——比肩袁隆平的農業科學家 要讓中國人家中裝滿糧

2024-09-09
我要回應

(可輸入500字)

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,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

小城大事

IShowSpeed

IShowSpeed|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「甲亢哥」到底是誰?

2025-04-08

運動健兒

挑戰人無類極限 何靜「無氧」登頂14座8000米高峰

2025-04-02

影視巨星

林子祥

樂壇傳奇林子祥 深情款款又豪邁激昂 用音樂感動觀眾

2025-04-24

時代英雄

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

2025-02-10

傑出名人

李兆基

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

2025-03-20

創新先鋒

90後王興興 「英語學渣」是機械人天才

2025-03-17

小城大事

IShowSpeed

IShowSpeed|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「甲亢哥」到底是誰?

2025-04-08

運動健兒

挑戰人無類極限 何靜「無氧」登頂14座8000米高峰

2025-04-02

影視巨星

林子祥

樂壇傳奇林子祥 深情款款又豪邁激昂 用音樂感動觀眾

2025-04-24

時代英雄

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

2025-02-10

傑出名人

李兆基

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

2025-03-20

創新先鋒

90後王興興 「英語學渣」是機械人天才

2025-03-17
編輯推薦
大阪世博中國館

大阪世博|四川率先辦活動周 重點展陳三星堆及大熊貓|走進中國館

2025-04-23
1:40

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「活」在現代?

2022-06-29
1:40

讓燃料變身貢品?神奇「非遺」麥稈剪貼

2022-09-11
1:40

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「撑起」中國風景

2022-08-10
1:40

驚艷世界的非遺「獨竹漂」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?

2022-05-25
1:40

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「千刀萬剮」?

2022-08-26
1:40

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「復活」?

2022-08-31
1:40

烤鴨變「肯德鴨」?百年北京烤鴨怎樣創新傳承?

2022-08-19
1:40

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「活」在現代?

2022-06-29
1:40

讓燃料變身貢品?神奇「非遺」麥稈剪貼

2022-09-11
1:40

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「撑起」中國風景

2022-08-10
1:40

驚艷世界的非遺「獨竹漂」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?

2022-05-25
1:40

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「千刀萬剮」?

2022-08-26
1:40

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「復活」?

2022-08-31
2:09
港產大熊貓小姐弟

港產大熊貓|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

2025-02-07
1:57
當代中國-粵港澳大灣區-樂活灣區-深圳速度-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

春節|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「一天龍」

2025-01-30
2:34
新光戲院

新光戲院|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

2025-01-16
2:30

國安通通識|國家安全知多少?3條影片帶你了解

2025-04-11
1:59
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

港產大熊貓|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「家姐」「細佬」?

2025-02-26
2:32

港產大熊貓|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

2025-02-18
3:15
啟德體育園

10個數字|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

2025-02-18
2:09
港產大熊貓小姐弟

港產大熊貓|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

2025-02-07
1:57
當代中國-粵港澳大灣區-樂活灣區-深圳速度-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

春節|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「一天龍」

2025-01-30
2:34
新光戲院

新光戲院|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

2025-01-16
2:30

國安通通識|國家安全知多少?3條影片帶你了解

2025-04-11
1:59
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

港產大熊貓|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「家姐」「細佬」?

2025-02-26
2:32

港產大熊貓|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

2025-02-18
當代中國-名家專欄-李焯芬
李焯芬

李焯芬人生導航 菩薩與女鬼之間

2025-04-25
小紅書中美對帳
當代中國-名家專欄-張維為
張維為

張維為:中美民間大對帳 加速中國文化復興

2025-04-23
2003年4月28日
CBRC

中國銀監會正式掛牌履職

網絡潮語:集美

  「集美」二字,老一輩的人會想到廈門集美區,但是今天的年輕人,則另有所指。

  若大家去過福建省的廈門市,可能會去過集美區,這裏有著名的集美大學,是愛國華僑企業家陳嘉庚出錢出力建設而成,寓意為「集天下之美」,至今已成為了廈門當地一個著名教育及旅遊區。

  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「2020年度十大網絡用語」中,「集美」一詞成為了十大網絡用語之一。這個詞是由網絡主播所創...

9種潮型

     浙江錢塘江潮,有「天下第一潮」之譽,古人所謂「浙江之潮,天下之偉觀也。」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,而且形態多變,共9種花款,大家都見過嗎?

WeChat
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,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。
同意及關閉